作為一個Michael Crichton的忠實讀者,他的每一本書我幾乎都閱讀了,甚至原文版也有略讀幾本。這一次的海盜經緯是他過世之後由手稿重建完成的一本遺作。據說這本書可能早在他寫下《旅行開麥拉》的自傳時,就已經進行了好幾年,早在八零年代就開始著手的故事。因此,雖然這本書可能因為他英年早逝而沒有完成,卻仍然讓人十分過癮,故事情節設定在十七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故事的主角彷彿電影瞞天過海一樣要搶一座固若金湯的碉堡。如同《時間線》、《火車大劫案》,甚至《終極奇兵》,作者很成功地把讀者帶到了一個遙遠的歷史場景裡,時空的距離讓整個故事變得更加神秘而刺激。然而,這樣精美的雕塑,卻被洪蘭這次的翻譯給毀了不少。

  作為長期以來麥克克萊頓的固定譯者,在過去翻譯科技驚悚小說的過程上向來能讓人很容易跟隨上故事的情境,然而這次海盜經緯的翻譯,洪蘭卻做了一件令人十分不耐的事情,就是在小說的正文行間直接插入譯註。雖然不多,但卻足以毀掉整個情境。

  舉例來說,在這個設定在十七世紀的新大陸上的故事,卻看到這樣的譯註:

    …「你有聽過一種法國人的武器,叫做 grenadoe (手榴彈)嗎?」
    「沒有」韓特搖搖頭:「一種有毒的水果嗎?」grenadoe 是法文的石榴,而下毒在法王路易的宮廷中慰為風氣。
    「他會叫這個名字,」猶太人說,臉上有一絲笑意:「是因為石榴中有很多籽(譯註:中國人說「石榴百籽」)。我曾聽說過手榴彈,但是他的製造過程非常危險…

  這個譯註不只完全是多餘的,而且完全忽然間把讀者從那個情境中抽離開來,請問中國人怎麼說與一個新大陸上的海盜有什麼關係?像這樣提供不必要的歷史背景或許是可以的,但是直接加在字裡行間就完全破壞了氣氛和故事節奏。好像你去看電影的時候忽然有個人在你旁邊跳出來忽然講解起畫面裡某個東西的歷史背景一樣。我是在看小說不是在看故宮導覽!

  小說固然可以引起讀者對於小說中的知識產生興趣,並且讓讀者主動去了解更多資訊,我當初在看完恐懼之邦之後也開始去了解媒體的運作,看了奈米獵殺也讓我更深入去認識仿生學和奈米科技,甚至終極奇兵在我讀貝武夫的時候變得備感興趣,然而,這必須是自發而且在故事之外的,而不是像這樣直接強制硬生生地填給讀者。就算是英美文學史甚至文學作品讀法的課本上,這樣的補充都會以最不影響讀者的方式加在角落,而且只有必要而且直接相關的補充。試問,既然文中作者已經安排角色說明了石榴中很多籽的這個訊息,後面這樣無關的譯註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另外,令人開心的消息是,根據報導,史蒂芬史匹柏當初和麥克克萊頓攜手一炮而紅的工作團隊已經重新集合了起來要完成這部小說的電影改編版本。而且史蒂芬史匹柏將可能會親自執導。同時,麥克克萊頓另一份遺稿,可能會以由其他作者來完成的方式在兩年後出版,只希望下一次不會像這樣有令人掃興的譯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ND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