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Yellow Wallpaper(Charlotte Perkins Gilman, 1892),《黃色壁紙》。這是我去年美國文學史下學期的上半格外認真念的小說之一。這一篇六千字的短篇小說是以日記體的型態呈現,以半自傳的內容描述了作者身為一個女性書寫者感受到的困境,是美國女性文學史上早期的啟蒙作品。在當初看這篇小說的時候,討論的是父權社會、菁英體制、權力機制、空間運作、、、等等。這邊就不詳述,或許有機會回去重讀再來寫這些東西。當然我認真看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他真的有點像鬼故事。

  沉寂了許久之後,隨著女性主義大行其道,這篇故事才又慢慢受到重視,在2006年、2008年、2009年都各自有根據這篇小說改編的劇場舞台呈現。而今年,東華大學秋野芒劇團也將這篇小說改為中文劇本並將之呈現。他們在原作之外額外加上三個不同的故事,變得有點像是時時刻刻(The Hours)的跨時空女性故事。再利用類似魔幻寫實的方法把她們放在同一個時空下,以自述或旁觀的方式講這些故事。整體而言,以一群非科班的大學生去嘗試能夠做到這樣很不簡單。


  或許是因為我看過原作,已經對於原本的故事有所了解和預期,感覺上有些地方的情緒放得蠻奇怪的。開場很奇怪,前半段有些對話和情緒很刻意。後半不管是劇本還是情緒都比較好。電影化的結局和原作的結尾給我的感覺是很不同的風格。整體而言以學生作品來說算水準以上的表現了,舞台設計上風格有點不夠一致化。整體水準比起上次看到的秋野芒好很多。能夠欣賞這一場表演,算是值回一整晚了。
  比較可惜的地方是,首先,一開場用搞笑的風格實在直接就破了整齣劇的格局。尤其當演員都還沒有出場,就聽到刻意拉出的樣板化的滑稽聲音,誇張地模仿了台灣閩南口音的搬家工人。又接著立刻就丟了些無厘頭的橋段。以整個戲的風格來說十分地不適當,對於呈現內容幫助也有限。如果我的印象沒有錯的話,上一次看秋野芒的下半場也是因為這樣無厘頭的橋段,而且是大量使用這種風格,讓上半場建立出來的氣氛幾乎都消失殆盡。然而,在《十三角關係》上運用這樣風格是一回事,還可以接受,拿到《黃色壁紙》來用就變得不恰當。
  前半我一直覺得女主角一直在不該驚恐的時候驚恐,該要驚恐的時候卻很冷靜或變很兇。女主角的情緒變化很大,然而在這個故事的角色設定之下,這還是能接受。只是,在聲音上面,女主角的聲音或許還可以再多下些功夫,在我看的過程裡面女主角的角色一直都還頗為平面,不夠完整。就好像只是固定把模板重覆使用。而其中家庭暴力和傳統文化包袱的那一段,讓兩個角色一問一答的方式,其實個人是感覺蠻刻意的。這種方式可能可以用在兒童劇上面,相反地針對成年人,尤其在場幾乎都是大學以上的觀眾,這種表達方式,就略嫌多餘。(後來聽說,是因為這一段戲沒有足夠的人手去做完整的呈現,所以才選擇這種方式。)
  在劇場版裡面,醫生和丈夫的角色被分開來了。原作的醫生和丈夫是同一個人,而且在我閱讀的印象裡面是很強勢的,因為他是整個社會權力機制運作下的強勢總和。這一次,兩個角色分開了,醫生的存在感被削弱到幾乎不成影響,也沒有給予壓迫。丈夫的安排又並不是十分強硬。甚至,我會感覺在這一場故事當中,丈夫顯得頗為蠻無奈而且無力。反而整齣劇塑造出來最具壓迫性的角色,似乎是不存在劇中的岳母和她所代表的文化包袱。當然,若以時代氣氛來看,確實傳統文化包袱有它的時代氣氛在。只是既然在呈現這齣劇的時候就是要針對女性主義而來,這個安排反而不如原先的安排來得強烈。
  不過,在後面女主角的情緒有比較進入軌道。兩次引用小說之後整個氣氛有控制住,而且墮胎的部分寫得十分細膩,強烈,很精練而恰到好處地點到該出來的情緒。相較之下,比起前段用了許多刻意安排的對話,墮胎一段描寫得恰如其分,後面使用的戲劇效果也很強烈,個人感覺是整齣劇表演下來最精采的部分。(有個小細節是男學生雖然一身學生裝,可是鞋子似乎不太搭。)
  最後,結局風格和小說十分不同,而且有幾分電影風格的味道,戲劇效果足夠,也足以讓人去沉澱整齣劇,算是很漂亮的收尾。小說版本的結尾是會把人挖空的,讓人感覺好像同樣身在那個小空間當中,甚至就是被束縛在壁紙裡頭,看著這一切發生,束手無策地哭喊著想要拉回一切。舞台劇的結局則是令我感到圓滿的,在打破了整個空間的同時,脫蛹而出,結合在一起。營造出超現實夢境一般的效果,走出那道不存在的牆把整個劇場和觀眾都帶到了另一個世界裡面。

  結局最後舞台設計的機關還不錯,其實我在剛開始觀察這舞台也在想那個效果。圖樣上,用一朵朵獨枝的花,效果上略為不足。這可能也是因為我看過原作,其實我對那個房間已經有某種程度上的預期想像,所以這一個設計對我來說就會變得有點落差,畢竟不論是原作還是劇場版,都描述是連續、纏繞的線段,而且是無止盡而密集的,就如同荊棘叢一樣。而這個圖樣所象徵的正是這整個故事的一切主題。
  我一直在想逆光的設計,我剛開始看戲的時候其實就在想,如果大張但是更薄的壁報紙,然後用大筆刷去畫線條,或是用密集的線條。或是用相似色調的黃色和黑色裁成大長條狀之後用疊貼的方式。再配上選擇性地利用逆向地燈,或許戲劇效果會更好。在正面受光的時候不會有畫面影響,就算透光也會被黑幕吸收,逆光的時候卻可以有很強烈的效果。就像過去英美公演《歸城舊愛》的台語組採用的半透光帆布是一樣的運用方式。當然,原先的細籐是很西洋的設計,改編在台灣的話可能就還要考慮對等的問題。而且整張大壁紙衝破的效果會更好,但是畫的人可能會心痛到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ND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