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器材的使用方式以及運作方式直接影響表達及思維模式,同時,有效地表達思維則需要了解器材的特性。在此之外,重要的則是要清楚自己的意圖。將自己的照片展示並給予詮釋解說之前就必須能夠了解自己當下的意圖,即使那意圖源自潛意識之中。在這次製作易卜生玩偶之家的舞台設計當中,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一點,擁有技術、擁有器材,擁有再多的物理資源,若底下沒有意圖,那麼使用之意義便顯得空泛。為了表達與水的互動,而試圖在舞台上填上一層水,和因為舞台能夠填上水而安排一個橋段是與水互動,兩者是截然不同的。由此擴張開來以致於屏幕、電腦燈、舞台,由基本到華麗,若華麗的裝置底下是沒有意圖的,那麼其空泛無異於主題樂園裡面的遊樂設施罷了。
  在採用傳統的攝影方式或是抓拍方式甚至反傳統的攝影方式,以論於器材的選擇運用,機背、鏡頭、焦段、光圈、快門、閃光燈…等等,運用的當下,最需要去選擇的卻是意圖。沒有意圖地跟隨公式或是刻意突破公式都將只是空泛的。同樣地,經常有人問起,要使用怎麼樣的器材、什麼鏡頭去拍什麼主題。這個問題是無謂的,器材具有各自的特性,攝影者需要的是熟知不同器材的特性,而能有明確而直接的意圖來引導選擇使用怎麼樣的器材,從這個選擇的過程當中,攝影創作的實際過程便已經開始了。畫家根據意圖選擇畫具、用料、主體、構圖、上色,音樂家以此選擇他的音符、節奏、樂器,攝影者也應以此選擇他的位置、器材、構圖、曝光方式、時機、暗房手法或後製方式,從這些選擇當中,把意圖置入最後成像的照片當中。
  從這個方面去看舞台特效和機關,無怪乎有些人視機關為歧途。若機關的設置與使用對於導演或設計者的意圖表達並沒有幫助,或著沒辦法傳達給觀者,那麼它就是沒效的。更甚之,它可能反而讓觀者分散焦點。有效的機關和特效該是起眼而不搶眼,使得觀者會去注意到機關,進一步地從中獲取導演想要以此表達的意思。同樣地,數位暗房多少也是有這樣的特性,當下數位暗房的便利性及操作上的容易度,使得畫面的呈現可能性比過去增加了極大的彈性。數位暗房大部份的概念仍源自於傳統暗房,而試圖以數位化的模擬方式進行傳統暗房的處理。相對於費時耗資的傳統暗房,正是因為這樣的便利性常常使不知其所以然的人迷惑在其中,不知其果,食而不知其味,忘了為什麼而作後製,不同的後製之後對於觀者來說差異何在?傳統暗房要表達特定的意圖需要不斷重覆費時費工地去實驗,調整,就如同從底片中養育出照片來一般。立即性的數位暗房卻非如此,它快速地帶來各種變化,也帶來了可復原性。自然,對於已經熟悉於意圖表達的人來說不會有這樣的問題。在坊間的許多書籍裡面教人簡易而快速的方式,去達到簡單的意圖,但是真正的複雜意圖表達是需要自己從中推敲而得知該要怎麼處理的。不可否認地,數位暗房讓攝影更多可能性,讓攝影作品如同一篇作文一般能夠不斷地在成果上修改、增進,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攝影更加擴張了一步,只是這都得建立在一個具有意圖的動機之上。
  那麼在攝影的當下呢。攝影的一個很大因素是在攝影的過程與瞬間。不同於要求嚴謹,對每個元素都要周詳安排的靜物攝影,不論是街頭攝影或是活動攝影,當下的反應則來自於訓練和事前的意圖。不論如何,在按下快門之前心底都是有一個起始點。事前的安排,並尋求於符合於意圖的畫面,同時也在畫面中當下立刻掌握新的意圖,得以表達、豐富一個作品的內容。需要的是長期的經驗累積,預先猜測未來的狀態,在符合的當下反應,就會有所分別,就算是隨興的抓拍也是有其底基的。若非如此,那麼畫面再美,糖衣之下也只是空蕩蕩的架子。
  可是作者之於讀者之間是需要空間的,創造出一個東西來,最大的成功會在於這個東西能引起迴響。接受者未必知道你的意圖,甚至完全感受到不同的意義,然而重要的是作品產生了一個意義。任何的藝術都是一樣的,對於欣賞藝術的人來說會產生連結,交織出意義。最經典的作品是能夠跨越時空仍然能和每個人有所連結的,數千年前的米迪亞面臨的困境,如今現代女人仍會在生活當中不斷地面臨,在不同文化間的衝擊,政治和家庭之間的取捨,虛榮和原則的取捨,這些問題如今仍在這個世界上每個角落不斷地發生。每個人閱讀一個作品都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個解讀會隨著個人的經驗想法向度而有所不同,每個人在解讀的時候都會把作品和自我作連結,達到連結,一個作品就會有真正的影響。抒發也好,挑戰也好,甚至就像易卜生一樣讓每個人看見生活中原先就存在的問題,女性面對生活的問題之外,對於原則的堅持呢?在人情上的考量呢?在求生存的困境下呢?一個能夠讓每個人都看見自己提出的議題的作品是好作品,然而經典的作品是每個人都能從中提出議題的,是有動態的,是歷久彌新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nNDH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